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内容,也是高三化学所需要复习的重点章节,我们需要掌握的有:物质的量定义,单位,符号;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公式;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及其计算题。其中物质的量计算是重点,本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一、物质的量定义、单位和符号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7个基本的物理量分别为:长度(单位:m)、质量(单位:kg)、时间(单位:s)、电流强度(单位:A)、发光强度(单位:cd)、温度(单位:K)、物质的量(单位:mol),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
二、物质的量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微粒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N/NA)
2.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n=m/M)
3.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n=V/Vm)
4.c=1000mL/Lρ(密度) w / M
注:n(mol): 物质的量 ;V(L):物质的体积 ;M(g/mol):摩尔质量;w%: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密度单位g/cm^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6.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使用
在稀释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在溶液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
7.c混·V混=c1·V1+c2·V2+……+cn·Vn(有多少种溶液混合n就为几)
8.同温同压时 V1/V2=n1/n2=N1/N2 正比
同温同体积 P1/P2=N1/N2=n1/n2 正比
同压同物质的量 V1/V2=T1/T2 正比
同温同物质的量 V1/V2=P2/P1 反比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 P1/P2=T1/T2 正比
同温同压同体积 m1/m2=Mr1/Mr2=M1/M2 正比
同温同压同质量 V1/V2=p1/p2=M2/M1 反比
同温同体积同质量 p1/p2=Mr1/Mr2=M2/M1 反比
同温同压 密度1/密度2=Mr1/Mr2=M1/M2 正比
9.n、V、Vm、N、NA、m、M、c的关系
n=m/M=N/NA=V/Vm=cV(难点)
PS:V----体积 p------压强
T-----温度 n ------物质的量
N ----分子数 Mr----相对分子质量
M------摩尔质量 m-----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9.关于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化(推导和演化)
C=ρ·ω·1000/M
其中,C: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ω:溶液的密度,(形式为质量分数,<1)
ρ:密度,(单位g/mL)
M: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
c=n/V
n(溶质的物质的量)=ω*m(溶液质量)/M
m(溶液质量)=ρ· V
m(溶液溶质的质量)=ω(质量分数)·ρ(密度)·V
故,n(溶质的物质的量)=ω·ρ·V / M
c= n/V
=(ω·ρ· V /M) / V
=ω·ρ· V /M V
=ω·ρ/M
若密度ρ单位为1000kg/m^3(国际单位)=1 g/cm^3.
2、有关溶液稀释和浓缩的计算
V1ρ1×ω1= V2ρ2×ω2 (溶质的质量守恒)
C1V1=C2V2 (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3、有关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C3V3 =C1V1+C2V2 (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总和不变)
三、物质的量计算题
1、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时,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在加热的同时不断搅拌,直到得到红褐色溶液 |
B.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将沉淀置于滤纸上(已放置在漏斗中),边用玻璃棒搅拌边加蒸馏水冲洗 |
C.实验室配制950 mL 0.2 mol/L的CuSO4溶液时,需称取胆矾的质量为50 g |
D.配液时,液面若超过刻度线,应用胶头滴管将多出液体吸出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制备Fe(OH)3胶体时,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直到得到红褐色溶液,当不能搅拌,A错误;B.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将沉淀置于滤纸上(已放置在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等水自然流下后即可,当不能搅拌,B错误;C.实验室配制950 mL 0.2 mol/L的CuSO4溶液时需要1000ml容量瓶,则需称取胆矾的质量为1L×0.2mol/L×250g/mol=50 g,C正确;D.配液时,液面若超过刻度线,需要重新配制,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胶体制备、沉淀洗涤、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2、氢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上海最新研发的“超越”3号氢燃料电池轿车,每行驶100km仅耗氢气1kg左右,同时消耗氧气约为
A.250mol |
B.500mol |
C.8kg |
D.16kg |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氢气的质量,如下:
2H2 + O2 = 2H2O
4g 32g
1000g m m=8000g, n(O2 )= 8000g÷32g/mol=250mol 选AC
考点: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B.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没有单位的 |
C.氮气的摩尔质量是28g |
D.1molH2O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不选A;B、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单位为mol-1故不选B;C、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不选C;D、正确,选D。
考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4、某银币(铜、银合金)质量为25g,为测定其元素的质量分数,向其中加入75 mL 12 mol·L-1的浓硝酸使其完全溶解。实验结束后,A中烧瓶内溶液中H+的浓度为2 mol·L-1(反应中HNO3既无挥发也无分解),溶液体积仍为75 mL。
①计算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mol。
②写出你设计的测定该银币中银的质量分数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及计算式)__________
答案①0.75 mol ( 2分)
②将A中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测定AgCl的质量算出银的质量分数(108W÷143.5)/25×100%( 2分)
5、已知: MnO2 +4HCl(浓) △ === MnCl2 + Cl2↑+ 2H2O。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溶解在100mL 过量的浓盐酸中,当反应生成 4.48L 氯气(标况)时,剩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请计算:
⑴反应耗用MnO2的质量
⑵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
(3)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17.4g(4分),(2)0.4 mol(3分),(3)9 mol/L(4分)
昂立新课程为各位想足不出户就能与昂立体系资深教研员在线交流的同学推荐如下课程:
其中网络课程有录播课和直播课两种形式;具体的学科课时和学费课时联系官网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昂立新课程 责任编辑:web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