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份来自“清华学霸”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走红网络,这张4年如1日精确到小时的学习计划表,令人叹为观止,惊呼学霸不可战胜。

学霸把一天24小时分为了13块,每个时间块都有对应的明确任务
但事实上,这张走红网络的这张表,并不是学霸的“计划表”。据马冬晗的同学透露,这是她提前打好空白的表格,然后每天晚上填入今天所做的工作——换句话说,这其实是一张“时间记录表”。
为什么马冬晗要专门做一张“时间记录表”呢?
其实这份“记录表”,恰恰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来源于“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4步时间管理法”。

(彼得·德鲁克)
我们通常认为,时间管理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提前规划时间,把时间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专注地只做一件事,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难免中途夭折。
Step1:详细记录时间运用情形
德鲁克曾经让他的下属的部门经理汇报自己的时间支配情形。该经理万分确信自己把时间井然有序地切割成3个部分,分别用在行政管理、大客户维护和团队协调活动上。
但根据秘书连续6周的纪录,这位经理几乎没有从事上述活动,大部分的时间反而都在做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比如追踪熟识客户的订单,然后不断打电话到工厂,要求工厂处理订单等。

通过这件事情,德鲁克意识到了传统时间管理的误区,因此建议这位经理记录下自己真实的时间运用情形,而且要当场记下,不要事后凭记忆。因为一旦记录成文字,人们就会立刻发现自己把时间用在许多枝微末节的事情上,从而反省自己的时间支配现状。
这就是4步时间管理法的第一步。
Step2:系统化分析日常时间分配
完成时间纪录之后,就可进第2步骤——系统化的时间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着时间记录表反复问自己两个问题:
问自己
1.“如果根本不做这些事情,会怎么样?”
如果答案是“不会怎么样”,那就应该停止浪费时间在不会有任何成果的事情上。
2.“在我所做的事情当中,有哪些事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但是并没有带来太大的价值?
“记录表”上的每件事情并不都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有一个时间的“投入产出比”,找到哪些耗费时间多,获得收益少的事情,想一想,是否还有优化的余地。
这是4步骤时间管理法的第二步。
Setp3:找出或创造出完整的时间区块
无论多么“大刀阔斧”,对于大多数“忙碌一族”来说,所剩余的时间还是不会太多。(比如德鲁克所说的企业管理者,以及高中学生等等)德鲁克认为,大多数人真正可以自由支配、而且可用来从事重要事务的时间,很少可以占到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
因此,在时间管理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找出一段完整的时间,专心地完成重要的事。一个更常见的方法是“早起”,即每天早起一个半小时,你就拥有了90分钟整块的可分配时间,这比熬夜更有效率。
这就是4步骤时间管理法的第三步。
Step4:一次只做一件事
最后一件事,便是“专注”。换言之,重要的事情摆第一,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只做一件事,意味着迅速完成任务;而越能够集中时间、心力和资源,实际完成的任务就越多、越多元。
这就是4步骤时间管理法的第四步,最简单也最艰难的一步。

“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除非能够管理时间,否则无法管好任何事。”德鲁克如是说。时间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但有些人的1天>24小时,所以他们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
资料来源:昂立型课程 责任编辑:web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