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3+3改革之后,由于生物、地理的等级考在高二年级进行,可以极大程度降低高三年级时的学习备考压力,因此这两门学科的选择人数一直在增加。同样由于之前大家对于生物学科的相关重视程度并不高,因此在很多人选择生物学科之后出现了备考方向比较迷茫、缺少相关资料的情况。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中生物等级考的相关备考攻略。我们先通过一道题目,来了解一下生物等级考的考查内容。
(点击查看大图)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五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
(2)在分离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
(3)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 __________ ,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只有能降解利用苯磺隆的菌株才能生存繁殖成菌落,从而被筛选出来
(2)接种环(或接种针)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段开始
(3)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
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
这道题目被今年最新的《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选编入“第八单元 微生物”评价示例部分,改编自2014年四川高考理综卷生物部分第十题。考查知识点为“微生物营养物质”和“微生物接种和菌落观察”。
本题目考查目的十分明确,除了第一个和第三个空是记忆性内容,其他都是对生物学能力的发掘评估。我们分开论述。
第(1)小题第二个空是对选择培养基的知识理解和迁移应用能力的考察,要求对课本“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土壤自生固氮菌”有较深入的理解。这个实验如果做过,本题十分简单;如果没做过但是了解过,本题也能够组织起答案;但是如果完全没有了解过,本题就会显得十分困难。这道题目的答案还相对比较套路化,能够从同类实验的知识中迁移。
第(2)小题第二空极具区分度,以文字的形式考查了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挖掘能力,基本能够一下子筛选出没有做过划线操作的学生。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场景分析,第一划线区和第二划线区,我们结合图片来理解,题图中给出的图片展示的是划线法:


如何理解划线法呢?划线法能够分离单个细菌的原理是蘸取一次菌液,在不断划线的过程中,接种环上面的细菌个体越来越少,开始的时候移动接种针1cm可能能够画下10000个细菌,这些细菌彼此紧密相连,分离不开;到后来移动接种针1cm可能只能够画下10个细菌了,每个细菌之间就隔了若干毫米,于是就分离开了。其中,数字1、2、3、4就是四个划线区。
文字抽象,不如实验或者结合视频想象,可能在过程中会有哪些踩点。该题设计的精巧之处,就是通过文字题考查实验操作能力。高一的同学,恭喜你们还有机会思考实验本质。对于高二的同学也不用着急,学校没有开展的实验,尽量结合视频资料弥补不足,从容应对考试。
第(3)小题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更是登峰造极,根据实验设计提出假设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逆向思维,因为探究过程里面假设是在实验设计前提出。进一步的,还需要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
这一切都建立在对题目里面实验设计快速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上清液含有什么?为什么要加蛋白酶?不完善的地方在哪里?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酶和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同时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设计技术谨记用对照、重复、随机三大原则做核查,这是得分关键!当然还需要有相当的文字组织功底,才能够做好此题。
以小见大,曾经的考试,知识是考试的终点;如今的考试,知识只是考试的起点。
更多资讯:上海地理等级考最后的冲刺——我该怎么做?
资料来源:昂立新课程 责任编辑:web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