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专业与学业的关系
正确认识专业学习的意义,对于每位学生规划学业与职业生涯有很重要的意义。按照专业与学业发展的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专业强化型,即在大学学业发展中,主要在本专业范围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相关技能,使自身向专业纵深发展。
二是专业拓展型,即以本专业学习为主线,同时利用学校学分制、第二学科学士学位、专业辅修等制度等培养政策,选修其他专业课程,甚至获得其他专业的学历、学位,使自身知识结构更为复合。
三是专业改换型,即对高考报考专业毫无兴趣,一心希望更换专业,希望能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中学习。
不论你将来会是何种类型,都应该知道,珍惜学习机会,充实自身,是比专业是什么更紧迫的事。
二、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在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中,按就业领域、所从事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也可分为三类。
一是专业密切型,是指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职业,大学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大学的学习、学业是完全相通的。
二是专业相关型,是指大学生选择从事的职业,与自己学习的专业不是特别的对口,但是与专业知识有一定关联,比如说学习的是工科专业,选择从事与工科相对应的一些行业,应该都是相关的;学习的是企业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到高校的机关部门工作,也有一定的相关度。
三是专业无关型,所选择从事的职业,与大学所学专业完全无关,完全不对口,这就是专业无关型的。
比如你学的是文科专业,毕业后却去从事工科,有人说这不可能,但是也有——在 IBM 公司里,就有在大学里学戏剧编剧的,成为了计算机架构工程师。
更多的情况则是,大学学的是工科,大学毕业之后却选择从事文科工作,不少在新闻单位里做编辑记者的,大学专业背景可能就是工科,这样的就业,就是专业无关型。
具体是专业密切型、专业相关型,还是专业无关型,这要由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本人的能力确定。如果你本人的能力很强,而且你自己确实也十分渴望到某一个专业领域里就业,那么,你完全有可能不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职业。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已经不再强调自己招聘的人才,是从哪个专业毕业的,而是要求这个人才,必须具有怎样的专业素养。
专业背景和专业素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业背景反映你曾经在某所大学的某一个专业学习;而专业素养,则反映一个人拥有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有可能你并没有读过这样的专业, 但是你具备这样的专业素养。
事实上,我们不要拘泥于专业密切、专业相关或专业无关,关键在于你有何兴趣,有何突出的能力。


专业选择与高校选择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填报时,务必要全盘高校和相应专业的情况,包括专业“优势”、专业兴趣、专业设置、专业政策和专业要求。
一、专业“优势”
专业“优势”,指的是专业实力、专业就业前景对学业发展的影响。即这所学校有哪些热门专业,自己是否能进入这所学校的热门专业,这对学生的学习定位有很大影响。
分析专业优势的指标:专业实力、就业前景。
二、专业兴趣
专业兴趣,指的是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对学业发展的影响。一个学生有无强烈的专业兴趣,自己所读专业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这对大学学业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在高考中,有的学生为了追求上一所更好的学校,而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等到上了大学,却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这就是典型的专业兴趣影响。
因此,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充分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尽可能处理好专业兴趣与志愿填报的关系;在大学学习中,正确处理专业兴趣与大学学习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分析专业兴趣的指标:个人兴趣、学校办学特色。
三、专业科目要求
专业科目要求,指的是在新高考之下,每所学校的招生专业会提出相应的科目组要求,考生在填报时,要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结合大学提出的科目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考生在确定专业志愿时,要避免望文生义和盲目从众,单从字面意思理解一个专业,或者盲目去追逐热门,都有可能导致志愿填报失误以及今后大学学习不如意。
从整个志愿表看,不包含自主招生和零志愿,提前批、普通批志愿填报,一名考生可以选择多所学校几十个专业,虽然整个过程可能要花费一定时间,但这样的花费是十分值得的。
资料来源:昂立新课程 责任编辑:web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