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试时讲究相应的答题技巧和公式,下面是新课程老师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应试技巧,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选择题——“不择手段”
题型特点
(1)概念性强;
(2)量化突出;
(3)充满思辨性;
(4)形数兼备;
(5)解法多样化。
解题策略
(1)注意审题。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
(2)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
(3)挖掘隐含条件,注意易错易混点,例如集合中的空集、函数的定义域、应用性问题的限制条件等。
(4)方法多样,不择手段。不要在一两个小题上纠缠,杜绝小题大做,如果确实没有思路,也要坚定信心,“题可以不会,但是要做对”,即使是“蒙”也有25%的胜率。
(5)控制时间。一般不要超过40分钟,最好是25分钟左右完成选择题,争取又快又准,防止“超时失分”。
填空题——“直扑结果”
题型特点
(1)没有备选项,要求考生有独立思考和求解能力;
(2)考察对题目的阅读理解;
(3)考点少,目标集中。
解题策略
(1)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或性质)判断性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
(2)作答的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例如集合形式的表示、函数表达式的完整等,结果稍有毛病便是零分;
(3)解答的基本策略是:
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
稳——变形要稳,防止操之过急;
全——答案要全,避免对而不全;
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
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解答题——“步步为营”
题型特点
(1)应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
(2)考点相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较高,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判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
评分办法
阅卷依据“分段评分”,基本策略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解答题阅卷的评分原则一般是:第一问,错或未做,而第二问对,则第二问得分全给;前面错引起后面方法用对但结果出错,则后面给一半分。
解题策略
(1)常见失分因素:
对题意缺乏正确的理解,应做到慢审题快做题;
公式记忆不牢,考前一定要熟悉公式、定理、性质等;
思维不严谨,不要忽视易错点;
解题步骤不规范,“对而不全”;
计算能力差失分多;
轻易放弃试题。
(2)应对策略
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
(3)能力不同,要求有变:
由于考生的层次不同,面对同一张数学卷,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水平,考试策略也有所不同。
针对基础较差的考生而言要“以稳取胜”——这类考生除了知识方面的缺陷外,“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这类考生的致命伤。丢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审题失误和计算失误。考试时要克服急躁心态,如果发现做不下去,就尽早放弃,把时间用于检查已做的题,或回头再做前面没做的题。
针对成绩中等基础稳固的同学而言要“以准取胜”——考试时要做到准确无误(指会做的题目),除了最后两题的第三问不一定能做出,其他题目大都在“火力范围”内。但前面可能遇到“拦路虎”,要敢于放弃,把会做的题做得准确无误,再回来“打虎”。
针对学习拔尖的考生而言要“以新取胜”——这些考生的主攻方向是能力型试题,在快速、正确做好常规试题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做好能力题。这些试题往往思考强度大,运算要求高,解题需要新的思想和方法,要灵活把握,见机行事。如果遇到不顺手的试题,也不必恐慌,可能是试题较难,大家都一样,此时,使会做的题不丢分就是上策。
相关阅读推荐:数学做题慢?优化7个细节便可解决
资料来源:昂立新课程 责任编辑:webadmin